3773考试网 - 中考 - 各省中考 - 河南中考中招 - 河南中招 - 正文

2018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难度名师解析

来源:爱考网 [2018-6-26] [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]

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发布, 高清带答案!附省实验名师解读

 
赵亮,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中学初三年级长、初三语文备课组长
试卷紧扣核心素养,着重能力考查
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整体构成依然是四块:积累与运用、现代文阅读、古诗文阅读和作文。阅读量明显提高,第一篇阅读《父亲的长笛》篇幅很长;书写量变少,第二篇阅读《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》的题目由4道改为3道。
试卷将基础性、综合性、应用性、探究性和开放性集于一体。整体难度不大,但对学生答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,这恰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,是否得高分由学生答题精准度高低决定,换句话说,全面考查学生分析、理解、探究、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。如第6题,分析两则材料一句话得出结论,以及解说漫画的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。考生必须仔细分析材料的内容再分析之间的联系,才能准确概括出主要内容。再如:议论文阅读,共3题,每题4分。第11小题,"重视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是什么",分值4分,要深入阅读文本,仔细筛选信息,才能得出准确而全面的答案,这是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。
整体问法常规 侧重稳中有变
试题中没有出现偏、难、怪的问法。问法都很常规,但是都有细微的变化。例如:第4题名著,任选一题作答。其中第(2)问是延续近4年的常规问法;第(1)问是看图片解说《鲁宾逊漂流记》《格列佛游记》的一个故事情节。又如:记叙文阅读,第7题问法是"以长笛为线索,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的几件事",还是整体感知的考查,但是概括角度发生改变。第9题,结合句子,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。不是常规的以第一人称揣摩当时的心理活动,而是分析句子中人物的动作、神情体现人物各自什么心理。所有的试题,都要有条理作答,如果没分析出答题的维度,学生是很难得到满分或高分的。
传统美德忘不得 注重分析少套路
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第6小题,对诚信的考查,2道小题既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丢不得,更以灵活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。3道选择题难度较小,其余试题表面很平常,都要结合文本仔细分析才能得出完美答案。如:第10题,考查"母亲的作用"空背答题套路是不行的;文言文阅读第18题,"悲"从何处来?不能死记硬背老师讲的三、四两段的景物描写作用,要分析文段,自己总结概括;古诗赏析第20题,任选角度赏析"行路难!行路难!多歧路,今安在?",就很灵活,修辞角度(反复),句式角度,使用标点等角度都可以,但一定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,少答套话,落在实处。作文题目更是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字"最懂我的那个人"。"最"表程度,"懂"的具体体现,"那个"单数,"人"现实的,历史的等,角度灵活;忽略任何一个字都可能造成偏题。
整张试卷关注生活,关注社会。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,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尤其是分析的能力。要走进文本,忽视套路,重视写作,体味生活。让语文学科对学生们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应有的作用,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。

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您可能喜欢的文章
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

© 2004 - 2018 3773考试网(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)

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,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: